清明节丨杨柳依依道春意,插柳留春寄追思

发布时间:2023-04-05 08:30

 

梨花风起正清明

游子寻春半出城

日暮笙歌收拾去

万株杨柳属流莺

 

 

清明节,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,它大致在春分十五天后,在每年4月5日前后,今年的清明刚好在4月5日!

清明节后,天气逐渐开始晴朗,气温转暖,草木开始萌芽现清,万物欣欣向荣。

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演变为民间节日的节气,与端午节、中秋节、春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。

 

 

清明起源

清明节对于中国人民来说,不仅仅是一个节日,更是一种文化象征。清明节的起源,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“墓祭”之礼,后来民间也开始效仿,在这一天祭祖扫墓,历代沿袭下来,就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。

2006年5月20日,经国务院批准,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 

 

清明节气习俗

 

踏青

踏青古时叫探春、寻春等,即为春日郊游,也称“踏春”。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。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,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源自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。清明节前后,春回大地,万物复苏,到处都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,正是出门游玩的大好时光。

 

 

放风筝

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。每逢清明时节,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,便剪断牵线,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,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,给自己带来好运。

 

 

插柳

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。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,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。宋元以后,人们踏青归来,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。这是因为春天气候变暖,各种病菌开始繁殖,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,只能寄希望插柳避免疫病了。柳枝插在屋檐下,还可以预报天气,古谚云:“柳条青,雨蒙蒙;柳条干,晴了天”。

 

 

荡秋千

荡秋千的历史很古老,最早叫千秋,后为了避忌讳,改之为秋千。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,再拴上彩带做成。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。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,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,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。

 

 

插柳

黄河流域、淮河流域、长江流域等地家家户户清明节这一天在门头上插柳、在屋檐下挂柳、妇女头上簪柳、男子身上佩柳、儿童吹柳管、墓前插柳挂纸钱。

 

 

 

 

首页    寺院公告    清明节丨杨柳依依道春意,插柳留春寄追思